一、把金鱼放生好吗

放生应该放什么东西,放生应该避开排污口

1、放生数量较多可以选择大中型河流(钱塘江、富春江干流及其较大支流,苕溪水域等),大中型水库、湖泊(千岛湖、富春江水库、青山湖水库等);放生数量较少也可以适当选择小型河流、湖泊、水库。放生应尽量避开排污口或污染较重的地方。

2、每一个人在一生当中,会碰到大大小小不等的许多的烦恼。即使你现在过得再怎么顺遂,恐怕内心里面,总是难免还有烦恼。况且随着人生岁月的演进,毕竟都是会有许多许多无常的事情会逐渐的演变发生。在这个状况之下,眼前的顺遂,并不表示永远的顺遂。所以烦恼对每一个人来讲,都是必须要面对的课题。

3、有这样一个很多人都听过的故事:一个人烦恼太重了,找到一位智者,询问道:我如何才能放下呢?智者让他拿着一个杯子,往杯子里倒满了果汁。许久,那人问:我可以放下了吗,手很酸,于是将杯子放下。

4、当然,放下远不如这么简单。杯子是杯子,一个与我们没有任何关系的物品,很容易就放下。而那些已经长在我们心里,植入骨髓的种种种种,放下,谈何容易。真正要做到,我们看看佛法的智慧教我们如何真的放下,修行过程不容易,但只要如法去修行,一步一步终能做到。

5、这里我们不妨拿朝山这件事情做一个比喻。假设在山上有一位非常有智慧的善知识,我们要去朝拜他,那么在朝山之前我们首先就是要起信,真的相信山上的那位善知识,对我们真的有帮助,所以我们才愿意花时间、力气去朝拜。那么对于放下这件事,就是要先相信自己能够放下。我们举的例子:提起了重物,然后手酸了之后,就直接把它放下。还有世间人告诉你面对事情的时候要面对它、处理它、要放下它,都是起信的范围,要你相信自己能够做到。

6、接下来下的阶段,就是要做上山前的准备了。为了放下,我们需要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无常的观行,观行我们的身心以及周遭的事物都在不断的演变。透过那样的观行,你就会卸除了对于世间的事物,有所谓恒常不变的这样的迷失。实际上,你所放不下的烦恼也不是恒常的。

7、卸除这样的迷失的时候(朝山的准备做好),接下来,你就可以开始上山了,也就是进到佛门,来修习真正的佛教的义理。第一个要修习的佛教的义理,当然就是如何去解脱于你所放不下的烦恼。学解脱道的方式很多,但是有两大的核心,第一个就是要如何去观行五蕴空?我们说五蕴就是色受想行识,空这个里面作最简单的解释,就是没有你所以为、你所执著的性质存在。所以五蕴空的观行,就是你要去观行、观看、观察这个五蕴里面都没有你所以为、你所执著的性质存在。接下来是因缘法,因缘法就是从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等等,这个里面的详细的观行。这个观行跟五蕴空是相辅相成的观行,刚好是一个是在横的层面,一个是在时间的纵的层面,提供了解脱道很好的观行。透过这两个观行之后,等于是解脱道的基础都已经打稳了。

8、接下来就要是最后一段了,走一段非常陡峭的路,上去就是山门,对于学佛来讲,就是要参禅了。参禅这一段很辛苦,可是非常的值得。值得注意的是,“参禅绝对不是放下”,参禅实际上是要透过善知识的开示,知道了入处之后,然后努力参究而找到自己那个恒常不变的本心。所以我们才说:最后的一段山路最陡峭,是需要大家坚持、有毅力地去把它爬过。一旦爬过之后到达山门,那个时候山门打开,才会看到佛法之中,佛所开示的种种的法,是多么多么的胜妙。

9、此时的你,已然找到值得永久依祉的本心,还会去依祉那些五欲世间你放不下的事了吗,答案不言而喻。

10、

“当行放生之善”,不但不杀,我们学放生。放生随缘随分。现在我们看到佛教徒很多放生的,去买鱼、去买鸟,预先通知他,叫他多抓一点,我来买来放生。

二、如何放生鱼卵

1、这个对于放生的意义完全丧失掉了,你不买,他不去抓,他抓了他卖不掉。这是鼓励杀生,这样的放生能有功德吗?那些被抓的鸟、被抓的鱼怨恨你,错了。

2、放生应该怎么放?到市场去买菜,看到这些鱼虾,细心观察,它还能活,不能活的就不要去买了,还可以活的,买来时候放生,这就对了。预先通知他,你就大错特错,这绝对不是不慈悲。

3、我记得有一年,我住在台中跟李老师学经教,星期老师讲经一个星期一次。讲完经之后,外面有个人抬了个海龟,很大,海龟,抬在我们慈光图书馆的门口。老师看到了,叫大家兜钱把它买下来,第二天到海里面去放生。

4、过了两天,他搞了四只来。老师看到:不要管他,千万你们不要买,你买了以后这个事情没完没了。他天天去抓,那一只海龟可以卖不少钱。

5、这个不买是正确的,你买了,助长这些人到海里去打海龟。所以要智慧判断,第一次碰到的时候,要买来放生,第二次他有意送来的,我们就不要了。

6、提倡放生,提倡素食,精美的素食,很多人不吃素的,吃到之后,素食这样好吃,说我也可以吃素了。这是好事情,应当鼓励人素食。

7、文摘恭录—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第四七五集)2013/10/13档名:02-040-0475

8、欢迎大家继续收看“学佛释疑”,这集的讲次跟大家讲的是“什么时候该放下?”

9、我们前面谈到的这个放下,都是针对人生所必须面临的这些苦、烦恼,我们来谈说有四段放下的智慧。如果您不太记得的话,我们可以再提醒您,这个四段的智慧:第一阶段就是起信,该放下就放下。第二个阶段就是要透过无常的观行,要准备让自己有力量来进入佛门修行。第三个就是在佛门解脱道的正修,就是要透过五蕴空、因缘法的观行跟修习,来让大家在每一步每一步上山的过程中,烦恼越来越少、越来越少,最后当然就是要透过参禅明心见性,然后让我们彻底地卸脱了凡尘,然后能够打开山门,能够往前看到佛菩萨的诸般的功德智慧,这个就是四段放下的智慧。

10、我们前面,在前一个讲次结尾的时候,我们也说到:前面讲的这些放下,是针对烦恼来说的。除了烦恼之外,其他的事情又怎么说呢?比方说有些人常常说:“你主张的是这样,我主张的是这样,各人各自有各自的道理,所以没有哪一件事情是真的是所谓的真理。”这是一般的大众都会常常这么觉得,因为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许多事情,的确也可以看到:就是说许多的事情,都是你看是这样,但我看起来又是那样。当然历史上也有许多的事情,是因为坚持了一方的见解,强迫要另一方接受,结果导致了许多悲剧的发生。所以有鉴于此,所以许多的有心的人士,往往要呼吁大家要放弃成见,特别是要放弃我们自己的成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