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连适合放生乌龟的地方在哪

1、阿秋喇嘛文集:放生行为之几种杜绝

2、与卖鱼者直接或间接、明确或暗示将要买生放生,使卖者闻讯捕捞,违背施无畏的基本定义。如此可令这些众生本几日后死,如今因预约卖者数量、品种等,使其提早被捞,虽汝意为放生,然而其中势必有不堪折磨而早夭的众生,由于其提前死亡出于你的预约,使自己的善举偏于形式了。

3、如果被放之众生,能放其为适于它生长的环境,则对其有极大好处。反之,若只顾放而不观察所放的地点,则对其害处多多。如将野兔置于众人处,飞鸟放于易捕地,鱼儿放入被化工原料污染的确无法生存的河流水域等。

4、严禁将鱼及水生动物放入养鱼池,以养鱼池为卖鱼杀生之来源处,将众生放入其内,乃间接杀生也。

5、一味追求数量,而对某部分众生远离慈心。如见两盆鱼,心想若放这盆躯体小的众生,则价钱和数量要比放那盆躯体大的合算。或思维买一大堆田螺的钱,还不够买一只甲鱼的金额。因而弃大舍贵,择小选贱。这样一来,势必会造成未被解救生命的众生怨恨与嗔怒。孰不知躯体越大,价格越昂贵的众生,你放了它,功德也越大。所以放生时不要带着选择和预备买何品种的心去买生,应当遇见什么,就买什么。

放生是干嘛,放生不是攀比,放生是放生自己

6、有人因见到自己或他人辛苦所放之众生,有被随后捕抓的危险,便以为这种放生毫无意义,且造就捕抓者的恶因。其实即便仅仅能延长众生一个秒钟的生命,此众生也宁一秒后死,不求一秒前亡。故究放生者功德而言,施其一瞬间无畏与放其数年无畏,功德正等无异。于被放者言,彼虽短暂获生,仍于生时心若甘饴,且由于其成就了放生者菩提心的功德,故放生者之功德利益,所被放之众生亦有,使彼终获善乐。而且,从悲心的角度来说,即便知其在放后即有被捕之险,或见其伤弱而不顾,心怀哪怕使其一瞬安乐也要解救之心,此种人慈悲更为强甚,极为诸佛赞叹,有此发心者,无论所救众生是否有福报活下来,以彼悲心的利益,放与被放者均有大利益。故千万勿抱前放后抓不算放生或买时选择强健活力者放的错误思想了。

7、很多人因为自以为不去执着功德利益,而凡有放生皆不去好好回向。孰知因果成熟,是必然之势。不重视回向,会导致大量功德转化为人天福报,为将来往生乃至成佛,形成阻碍。所以每个修行的人,一定要使功德转向出世间的种种成佛利益。而且放生行为,因其是有为法中最为殊胜的功德之故,功德成熟非常迅猛。若放生勤恳,甚至即生福德利益现报,所以放生者切要善于回向。免大量功德流于人天无意义消耗的福报也。

8、未知己知彼,勿随意劝说

9、轻易不要对无信心者(尤其是卖鱼的人)宣布和劝化说我买鱼是为了放生做功德,你应当怎样等等。因为并不了解对方对于因果之取舍观念,一旦被其把握和摸索出放生者出没的时间规律,所偏重放之品种,即便每次给放生者开诸方便,放生亦流于形势而形成弊端。使卖者为了放生者的需要而购抓某种众生,而放生者并不见得一次都能将卖者的货量都买掉,使未被放的另一部分众生伤心埋怨。所以轻易不要让卖者知道目的,通晓规律。

10、对于有的地区已形成此局面者,虽无法挽回,但应亡羊补牢,注意宣传给新的放生者这个道理,至少使这种局面保持在最小范围即可。但万万不可因为觉得造成此局面不好,便不去放生,退失信心,使更多众生流于他人的口腹。总之,放生要比不放功德殊胜。

二、安徽哪里有放生的地方啊

1、倘使工作失误,勿轻易自咎

2、释放与解救他人的生命,永远没有过失。许多放者因为工具、因缘及种种不利因素,使所购众生不能全数尽活,便于亡者自愧有罪恶感。实际众生从生到死,皆受制于因果,假如你尽力做了,它还是于放前死亡,实属因缘所使。彼既便如此,亦要比被人刀刃烹煮者幸之万倍,据说畜生之苦,不但苦于死时之剧痛,死后之剖解、烹食、乃至被消化后,其痛苦的知觉方无。故这对于被放者而言,使其少苦而终,且免受死后之剧烈痛苦,仍具备不小贡献。况且你把放生的功德回向给他们,对其今后,仍具备积极深远的意义。故而应知放生因悲心之故,无过失而言。

3、顶礼根本上师足!

把所放之众生置于一处,大众一起诵念:

皈依、发心(三遍):
诸佛正法贤圣三宝尊,从今直至菩提永皈依。
我以所修施等诸资粮,为利有情故愿大觉成!

发四无量心(一遍):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愿诸众生远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供养偈(一遍)并观想将此众生供养于诸佛菩萨:
诸佛菩萨垂念我,乃至究竟菩提果,
此等众生作供养,祈以悲愍而纳受。

心经(一遍)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堤。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摩诃般若波罗蜜多(三称)

诵佛菩萨名号(各三或七遍):

顶礼、供养、皈依出有坏善逝应供正等觉
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供养、皈依出有坏善逝应供正等觉
善名称吉祥王如来
顶礼、供养、皈依出有坏善逝应供正等觉
宝月莲智严光音自在王如来
顶礼、供养、皈依出有坏善逝应供正等觉
金色宝光妙行成就如来
顶礼、供养、皈依出有坏善逝应供正等觉
无忧最胜吉祥如来
顶礼、供养、皈依出有坏善逝应供正等觉
法海雷音如来
顶礼、供养、皈依出有坏善逝应供正等觉
法海胜慧游戏神通王如来
顶礼.供养、皈依出有坏善逝应供正等觉
药师琉璃光王如来
顶礼、供养、皈依出有坏善逝应供正等觉
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
顶礼、供养、皈依出有坏善逝应供正等觉
宝髻佛
顶礼、供养、皈依文殊菩萨
顶礼、供养、皈依地藏王菩萨
顶礼、供养、皈依弥勒菩萨
顶礼、供养、皈依观音菩萨
顶礼、供养、皈依除盖障菩萨
顶礼、供养、皈依金刚手菩萨
顶礼、供养、皈依普贤菩萨
顶礼、供养、皈依虚空藏菩萨

诵咒(各数十遍或一百零八遍):

释迦牟尼佛心咒:嗡摩尼摩尼玛哈摩呢耶娑哈
观世音菩萨心咒:嗡嘛呢叭美吽舍
阿弥陀佛心咒:嗡阿弥德瓦阿依斯德吽舍
往生咒:南无阿弥多婆夜,哆他伽多夜哆地夜他阿弥利都婆毗阿弥利哆悉耽婆毗阿弥利哆毗迦兰帝阿弥利哆毗迦兰多伽弥腻伽伽那枳多迦利娑波诃。

回向文(一遍):
离垢清净圣道
大乐无垢净土
无量光佛怙主
尊驾莲花蕊垫
吾身相好庄严
一切圣道究竟
愿导六趣胜界

我今利益诸多未来佛(指所放之众生),愿令十方三世正等觉,阿秋尊者须弥诸上师,普扎阿耸贤善妙高聚,乃至世出世诸贤者,寿康法盛全无老病苦,弘法无碍去除诸不乐,恒久住世永转正法轮,法界有情具足解脱因,其心等住光明寂静严,自在深广六渡罗密道,即身圆证福德慧资根,我等终生布施此无畏,净德证悟离戏甘露义,诸行运作菩提道方便,速转佛道善巧智坚固,临终自在往生弥陀土,与—切众速证无量光。
南无格热
十方佛及佛子兴慈悲,飘堕有界大海苍生众,断除痛苦业及烦恼果,愿引领至遍智佛国中.
舍弃十种不善恶业法,圆满十种善道之事业,为利广道父母而观想,愿证遍智大觉而回向.
我等原于生生世世中,随逐佛及佛子而不离,究竟圆满诸佛佛子行,现前证得地道功德海,
最胜能仁妙吉祥勇心,普贤回向吾亦而随行,三界轮回有情一无余,吾愿孑身于众而接引,
三宝无欺大悲之愿力,缘起无谬真实之谛力,吾以清静增上意乐力,令此愿力回向速成就.
(此乃佛现善知识相,六胜士之殊胜心子,莲师及益西措嘉其根本上师诸大恩者所授记于龙多加参尊(阿秋喇嘛),以清净意乐而宏扬.总之,任修何善之末及救病放生等,如是回向发愿则善.)

4、新修订的野生动物保护法将于2017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在野生动物保护法3次审议过程中,立法人员和社会公众围绕保护手段、利用规范、放生行为等多个方面展开讨论,加深对如何保护好野生动物这一宗旨的认识。

5、该法第一条道出了野生动物保护法的立法宗旨:为了保护野生动物,拯救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制定本法。

6、事实上,在二审稿草案中,这一条中还有一句“规范野生动物资源利用”,但不少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提出,本法应更加突出野生动物保护目的,建议在立法目的中删去这一句。法律最终吸收了此意见。这充分体现了此次野生动物保护法的修法核心目的——保护,与修订之前的法律相比,本次修法增加了不少禁止性规定和保护性措施。

7、此次立法“禁食”野生动物。有人指出,长期以来,“吃野味”并不在法律禁止之列,导致这种行为越来越多,形成对野生动物的市场需求。对此,新法增加了“禁食”方面的规定:禁止生产、经营使用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其制品制作的食品,或者使用没有合法来源证明的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其制品制作的食品;禁止食用非法购买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及其制品。“这是这次野生动物保护法往前迈出的一大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经济法室副主任岳仲明说。

8、为野生动物守住栖息地。全国人大环资委法案室主任翟勇说:“保护栖息地是保护野生动物物种的关键。这次法律里规定要保护野生动物栖息地,同时规定了保护的手段,比如规定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名录,还有监测、评估等。还有对破坏野生动物栖息地要给予处罚,这种处罚主要是针对破坏重要栖息环境的行为进行处罚。”

9、人工繁育首先应当有利于物种保护

10、人工繁育首先应当有利于物种保护。在立法过程中,有人提出,对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人工繁育,首先应当有利于物种保护。对物种保护目的与其他目的的人工繁育,在管理上应加以区别,对前者鼓励支持,对后者进一步严格规范。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