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替未来的孩子放生好吗1、香积寺是中国佛教净土宗第一祖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陕西省西安市西南约十七公里的神禾原,南临滈水,西傍潏水。净土宗创始人之一善导大师圆寂时,弟子怀恽为纪念善导功德,修建了香积寺和善导大师供养塔,使香积寺成为中国佛教净土宗正式创立后的第一个道场。2、香积寺曾经是唐代著名的樊川八大寺之建于唐高宗永隆二年(681年),寺院规模宏大,有“骑马关山门”之说。据《龙禅法师碑》载:“神木灵草,凌岁寒而独秀,夜暗花明,逾严霜而霏萃。岂直风高气爽,声闻进道之场,故亦临水,面菩萨会真之地。又于寺院造大堵坡(即佛塔),塔周回二百步,直上一十三级……重重佛事,穷鹫岭之分身;种种庄严,尽比丘之异宝。”堂殿、楼台华美壮丽,一如佛经中所说的忉利天宫和释迦牟尼在舍卫国居住说法的精舍祗树给孤独园,景色园林,艳丽宜人。唐代著名诗人王维曾写《过香积寺》诗予以赞扬:“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但在安史之乱时惨遭洗劫,大量文物遭毁和遗失,颇为遗憾,而一些建筑也在地震和战中的影响下荡然无存。3、善导塔建于唐高宗永隆二年(681年),亦称善导舍利塔,或称善导灵塔,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舍利塔系青砖砌成,塔顶因年久残毁,现存11级,高33米(据载原为13级),周围广200步,呈正方形,每边长5米,壁厚2米,密檐仿木结构,外观奇古秀丽。历经1300年之风雨浸蚀及地震、兵燹之灾,塔身遍体鳞伤。新中国成立以后,对善导塔重新整修,塔内有木梯直通塔顶。4、日本净土宗直绍净宗创立者善导一脉,向来把善导尊为祖师,把香积寺奉为祖庭,《过香积寺》诗还被编入日本小学课本。5、1956年,香积寺被陕西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第一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04月09日,被国务院确立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2001年06月25日,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兴教寺是唐代樊川八大寺院之首,也称护国兴教寺,位于西安城南约20公里处,长安区杜曲镇少陵原畔,长安区樊川北原(少陵塬)。是唐代著名翻译家、旅行家玄奘法师长眠之地。公元664年,著名高僧玄奘法师圆寂后,葬于白鹿原,唐高宗总章二年(公元669年)又改葬为樊川风栖塬,并修建了五层灵塔,次年因塔建寺,唐肃宗题:“兴教”二字,从此取名兴教寺。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4月初,当地政府称因为丝绸之路申遗需要,西安兴教寺正面临大规模拆迁。此举引发西北大学李利安教授、星云大师、明贤法师、圣凯法师、诸多高校学子及大量网友呼吁有关部门慎重对待拆迁事件,引起佛教界、文化界等社会各界人士及国家有关部门高度关注,导致兴教寺事件。7、兴教寺现由殿房、藏经楼和塔院三部分组成。大雄宝殿正对[3-5]山门,殿内供奉明代铜佛像和缅甸赠送的白玉石刻弥勒佛像各一尊,并有彩色宗教故事画。殿后[3][6-8]为讲经堂。藏经楼在东跨院,为二层楼:一层陈列有关玄奘法师的画像和书画,以及周恩来、尼赫鲁等领导人瞻仰玄奘法师墓地的照片;楼上珍藏大藏经等数千册经书及用巴利文写的《贝叶经》残片。西跨院又称慈恩塔院,是为玄奘法师及其弟子园测和窥基遗骨安葬之地。建有并列的三座舍利塔,“三塔”已距今1344年,三座塔之北的慈恩殿内陈列玄奘法师及其弟子的石刻像等。这是一处凝聚着中印友谊的佛教寺院。8、唐末,兴教寺因战乱被烧毁,唯一幸存的是玄奘和他两位弟子的舍利塔,东边是玄奘上坐弟子圆测的舍利塔,西边是玄奘另一位上坐弟子窥基的舍利塔。玄奘弟子有上千人,怎么唯独这两人能享有此等荣誉,这里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9、传说玄奘从印度回来后,就在慈恩寺内潜心译经,尽管他不分昼夜地工作,然而单靠他一人何年何月才能译完600多部经卷呢?于是玄奘决心物色几个有志于佛学研究的人,能将自己的事业继承下去,一天玄奘在安上散步,偶然遇到一位气度不凡的少年,经寻问,得知他是唐开国元勋尉迟恭之侄。玄奘决心收他为徒。太宗知道后,赐他道法名窥基。他聪慧好学,刻苦钻研佛经,很快学会了梵文,他不但成为玄奘译经的得力助手,而且撰写了多部佛学著作。10、玄奘从印度取经回来以后,倾注全部心血译经19年,公元664年圆寂于玉华宫。遗体运回长安,安葬在西安市东郊白鹿原上。白鹿原地势很高,在皇宫内的含元殿就能看到。唐高宗非常敬重玄奘,将其奉为国宝,为他的去世曾经举朝致哀。诏令将玄奘的遗骨于总章二年(669年)迁葬到长安以南的少陵原上,同时修建寺院,以资纪念。寺被命名为“大唐护国兴教寺”,为唐代樊川八大寺院之首。唐肃宗为玄奘的舍利塔题写了塔额“兴教”二字,寓意大兴佛教。之后千余年间,几度枯荣,历尽沧桑。二、放生金额1、兴教寺内其他建筑于清同治年间悉被兵火焚毁,幸存玄奘和两个弟子的舍利塔。三塔呈山字形排列,中间最高的一座是玄奘灵塔,造型庄重稳固,装饰简洁明快,是中国现存较早的一座仿木结构楼阁式砖塔。塔身通体用青砖砌成,作四角锥体,高04米,共5级,平面呈正方形,底层边长5米。二层以上塔心实砌,玄奘塔造型庄重稳固,装饰简洁明快,是中国现存较早的一座仿木结构楼阁式砖塔,在中国建筑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塔的底层北壁镶有唐文宗开成四年刻的刘轲撰文《唐三藏大遍觉法师塔铭并序》。塔底层南面有拱形券洞。龛内有玄奘的泥塑像。玄奘塔左右各有较矮小的砖塔一座,均高7米,都是3级,底边长2米,分别为玄奘弟子窥基(西)和新罗王之孙圆测(东)的灵塔,造于公元682年和公元1115年。2、注:窥基原名尉迟洪道,是尉迟敬德的侄子,17岁出家拜玄奘为师,唐太宗赐他法号窥基。他聪慧好学,很快就能帮助翻译经文。50岁时,去世在译经院的书案旁边。3、圆测是新罗(朝鲜)王的孙子。随遣唐使来到长安,他精通梵语,熟悉汉文,后拜玄奘为师,是唯识宗的继承人之临终前,嘱咐弟子将自己陪葬在师父的舍利塔旁。4、兴教寺自建成至今千余年间,几度枯荣,历尽沧桑。建寺约百年之后,即“塔无主,寺无僧”。唐文宗太和二年,重修塔身。清同治年间(1862——1874)遭兵燹,除三座舍利塔外,全寺付之一炬,几成废墟。1922年寺僧募修大殿、僧房十余间,又先后由朱子桥、程潜增建及修葺塔亭、大殿、藏经楼、山门等,并补修了三塔。新中国成立后,政府两次拨款整修。1982年以来,又进行了全面修缮、增建。1983年,兴教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现兴教寺主要建筑有:山门、钟鼓楼、大雄宝殿、法堂、禅堂、藏经楼等。5、2013年4月10日,媒体报道埋有唐代高僧玄奘大师灵骨的西安兴教寺,正面临大规模拆迁。当地政府给出的拆迁原因是“丝绸之路联合申遗的需要”,因为联合申遗名单上只有兴教寺塔,不包括寺庙内其他建筑。据媒体分析,申遗拆迁的背后,是以副市长商人段先念为首的著名曲江系公司的商业运作。兴教寺距今已有1300余年历史,是中国佛教的重要寺院,在世界宗教界占有重要地位,有着历史、艺术、文化和宗教多方面的价值。当地政府的这一举动,引发西北大学李利安教授、星云大师、明贤法师、圣凯法师诸多高校学子及大量网友呼吁有关部门慎重对待兴教寺拆迁申遗,引发了佛教界、文化界等社会各界人士及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关注,引发兴教寺事件。6、2007年开始,西安市开始将兴教寺纳入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工作范畴。但当时只提到寺庙进行环境治理、周边道路硬化等,没有提及拆迁。
7、2012年7月,陕西省确定5处8个点列入丝绸之路联合申遗名单,包括兴教寺塔在内。但也有反对意见。认为兴教寺塔与大雁塔的性质是相同的。8、2012年10月,第一次有报道称因为申遗需要,兴教寺许多建筑需要拆迁。9、2013年1月份,兴教寺住持宽池法师出席申遗工作协调会议,提出兴教寺退出申遗,但没有获得通过。10、2013年3月7日,西安市各相关部门到兴教寺视察落实申遗工作。次日,兴教寺收到长安区民宗局限期拆迁的通知。通知要求兴教寺的整个拆除工程在2013年5月30日之前完成。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