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乌龟放生时要说什么

1、弟子xxx愿以此读诵《地藏菩萨本愿经》第一部之功德回向给法界众生和西方极乐世界,以及弟子的现世父母及亲人,和所有同事朋友客户,(可加上你想回向的人名)希望他们都能健康平安快乐!

2、弟子愿以此读诵《地藏菩萨本愿经》第一部之功德回向给弟子xxx无量世和今世有意无意所杀、所害、所食、所侮辱、所打骂、及遗弃的一切有缘众生,和弟子未得出离的累生累世累劫以来过去父母、男女弟妹、夫妻眷属,逝去的亲人以及被弟子堕掉的X个胎儿,祈请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慈悲作主超拔他们,令他们业障消除,离苦得乐,往生净土,或者可以投生人道、善道,弟子真心真意求忏悔。()读3次。

3、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生,同生极乐国。

大众放生回向文,《地藏经》参考回向文

4、元朝时,有一富翁无子,想尽办法祈求,终究不能获得。

5、后来听说太岳真人,断事最灵,便往叩问,真人判断说:“你前生杀业深重,使物类不能保有其子孙,因此今生应受无子报应,如今你要忏悔,还要放满八百万生命,才可赎罪,其间若再伤一虫一蚁,必须再多放生百命,才能澌,这是挽回命数第一良方”。富翁听罢,大有感悟,立即在神前立誓戒杀,又时常广出资财,买物放生,所放生命末满八百万,就生一子,其子后来得中举人,授任孝廉官位。

6、按:一个人能发愿改过迁善,但问自己立志是否坚定,果真立志坚定,性能感格天心,转变定数的。

7、元朝时,有一富翁无子,想尽办法祈求,终究不能获得。

后来听说太岳真人,断事最灵,便往叩问,真人判断说:“你前生杀业深重,使物类不能保有其子孙,因此今生应受无子报应,如今你要忏悔,还要放满八百万生命,才可赎罪,其间若再伤一虫一蚁,必须再多放生百命,才能澌,这是挽回命数第一良方”。富翁听罢,大有感悟,立即在神前立誓戒杀,又时常广出资财,买物放生,所放生命末满八百万,就生一子,其子后来得中举人,授任孝廉官位。

按:一个人能发愿改过迁善,但问自己立志是否坚定,果真立志坚定,性能感格天心,转变定数的。

8、第九大愿:恒顺众生。此我佛利他行也。发大悲心,下菩提种,以饶益有情,乐利众生,当从恒顺两字下着手工夫。

9、旷观十法界,佛占其众生占其地狱、饿鬼、畜生,皆因六根门头,造业堕落,乃三恶道之众生也。天道着乐,人道苦恼,修罗嗔恚,乃三善道之众生。声闻是自了众生,缘觉是孤调众生,菩萨是大道心众生也。对此九界众生,当嗟叹之,怜愍之,饶益之,成就之,以佛心广修佛行,无一非布施之事业,无一非恒顺之心情。遇乞丐也,体其挨寒受饿,即量力施财;遇临杀之畜生也,悲其恋命怕死,即实行买放。

10、盖佛心即大悲心也,为菩提之根本。树无根,则枝叶不茂;心不悲,则度生不切。一切众生,是我福田,宜恒顺之。至于家中父母兄弟,可不孝顺爱敬乎?推言之,于社会因不顺而肇争端,于国家因不顺而兴兵祸;苟能人人顺悦,则可享真正共和之幸福矣!

二、福州哪里适合放生小狗

1、第十大愿:普皆回向。此事最易明了,譬如我今日说法一句,是一念好心功德;作一好事,是一好事功德。即非自己功德,要皆回向于大众。回向可分三种:回自向他。凡作一切事,悉当回向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回因向果。将自己日日所念佛,为众生回向极乐净土。回事向理。吾人将所作事,应行放下。

2、经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凡世出世间一切诸事,皆是因缘所生之法,当体即空即假即中。即空是真谛,即假是俗谛,即中是中谛。总之所作功德,即非功德。

3、昔达摩见梁武帝,帝问以朕所作佛事,究竟有何功德?师曰:“无。”帝骇然!自念一生造寺四百斋僧无算,何以无功德?师曰:“是为有漏功德。”帝曰:“何谓无漏功德?”师曰:“净智妙圆,体自空寂,周遍法界,是为无漏功德。所以帝净智自事,是无功德。”

4、是故大众念佛,或随喜功德,恒顺众生,皆回向法界。但贫僧深痛女众,恒以念佛作幽冥路上镪贯。是由一念贪心,便为生死根本,深为可愍者!当知念佛首重了生脱死,求生西方,为此生最难得之事。古德云“得人身如掌上土,失人身如大地土”,正与“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之意符合。深愿大众当速悔改,切勿以念佛作金钱想。

5、以上说普贤菩萨十大愿王竟,是导华严海众,归到极乐。今大众既明了透澈,我且以普贤行愿,为我行愿;即以礼敬诸佛回向,以称赞如来回向,以广修供养回向,以忏悔业障回向,以随喜功德回向,以请转法轮回向,以请佛住世回向,以常随佛学回向,以恒顺众生回向,是为普皆回向。

6、回向是一件极紧要事,所作功德无论巨细,乃至一毫之善、一尘之福,皆可回向西方,庄严净土。譬如投少水于大海之中,量即同海。所以为一己所积功德,其功有限;若回向于法界众生,则其德即无边际;是为回自向他也。若将所作功德,如念佛、持咒、礼拜、诵经,及一切慈善功德,均可回向西方,与一切众生,同成佛道;即是回因向果也。须知所作善事,无论世间出世间,若大若小,一一无非因缘所生,即空假中三谛之理,所谓全理成事,全事即理;故一一事,不须着相,自然理事圆融。理既竖穷横遍,事亦如之,故须回事向理也。

7、——谛闲法师在永嘉城讲述

8、回向是重要的修行法门,关于回向,《大乘义章》卷九之中,曾提出三种回向,即菩提回向:谓回自己所修一切善法,以趣求菩提的一切种德。众生回向:谓深念众生,故愿回自己所修一切善法给与他人。实际回向:谓为灭有为,趣求实际,以回自己的善根,求平等如实法性。印光大师在其文钞中多回向多所开示,除了采取了一般回向的意义,又具有净土宗的鲜明特色,下面试概述之。

9、印祖在增广文钞复永嘉某居士书九中开示:“每日功课回向,一一当与法界众生。若此功课为此,彼功课为彼,亦非不可。然必又有普回向之愿,方为与三种回向相合。三种回向者:一回向真如实际,心心契合。二回向佛果菩提,念念圆满。三回向法界众生,同生净土。人各有志,人各有业(业谓职业)。但随缘随分即可,不必与一切人皆同也。”此说三种回向与《大乘义章》相同,而同生净土为归宿。

10、净土宗以信愿念佛求生净土为宗旨,所以净宗之回向必指归往生净土。所以,印祖在与增广文钞卷一与陈锡周居士书中开示:“又举凡礼拜读诵大乘经典,及作一切于世于人有益之事,悉皆以此回向西方。不可唯以念佛回向西方,其余功德,另去回向世间福报,则念不归便难往生。须知真能念佛,不求世间福报,而自得世间福报(如长寿无病、家门清泰、子孙发达、诸缘如意、万事吉祥等)。若求世间福报,不肯回向往生,则所得世间福报,反为下劣。而心不专往生便难决定矣。”净宗回向以发愿求生净土为本,这是观经三心之回向发愿心的要求。印祖开示:“其心中但具愿生之念,即是常时回向。”(增广文钞复永嘉某居士书四)。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