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长春适合放生的乌龟基地

1、调研考察黄檗文化促进会

2、调查组听取林文清关于黄檗文化介绍

3、大菩文化福建讯8月30日,福州市政协副主席罗蜀榕带领市政协港澳台侨和外事委主任郑建平、市致公党副主委陈曦曜、市侨联副主席李清华等一行人赴福清黄檗山万福寺、福清黄檗文化促进会专题调研考察黄檗文化。福清市政协副主席吴华云、福清市政协港澳台侨委主任陈为清陪同考察。

4、在福清黄檗文化促进会,调研组一行参观了黄檗文化走廊、黄檗文化对外交流展示馆、原田文库、福清黄檗文物馆以及黄檗文化与“一带一路”展览,听取了福清黄檗文化促进会会长林文清关于挖掘、传承黄檗文化及推进中日黄檗文化交流情况的介绍,详细了解黄檗文化的历史、内涵和国际影响力。参观后,双方进行进一步座谈交流。

5、座谈会上,林文清表示,以隐元大师为代表的侨僧侨民传播的黄檗文化是华侨文化。黄檗文化现在成为中日友好交流的亮丽名片,成为促进中日两国友好关系发展的桥梁和平台。

6、郑建平主任希望福清要充分利用好民间资源,整合各方资源,不断加强与海外的交流。并将通过此次调研了解到的情况进行整理,特别是目前在弘扬黄檗文化和开展文化交流方面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形成调研报告,提交上级党委和政府,为弘扬黄檗文化,凝聚侨心侨力,助推海上福州城市发展贡献力量。

7、福州市副主席罗蜀榕充分肯定了福清近年来在弘扬黄檗文化方面所做的工作。他表示,黄檗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继承和弘扬黄檗文化对促进中日民间友好以及中国与海上丝路沿线国家、地区的文化交流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希望福清有关方面继续努力加强海外交流,积极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传播中国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在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积极重要的作用。

8、据了解,福清黄檗文化促进会成立于2015年4月7日,致力于对黄檗文化相关历史文化资料进行挖掘、收集、整理及研究,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活动。成立至今,该会已组织和接待上百场交流活动,为促进福清与海外尤其是日本的文化交流和民间友好交往作出了积极贡献。

9、福清是全国知名侨乡。位于福清市渔溪镇的黄檗山万福寺,始建于唐代,被誉为“临济祖源、黄檗祖庭”。祖籍福清的唐代高僧黄檗希运曾在此出家,后希运禅师传法于义玄,义玄禅师开创“临济宗”,成为当今世界佛教一支重要宗派;明末清初时,福清黄檗山万福寺住持隐元禅师受邀东渡日本后,开创“黄檗宗”,传播佛学经义和建筑、雕刻、语言、音乐、绘画、书法、饮食、茶道、医药等中国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在日本被称之为“黄檗文化”,对当时的日本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直至今日。

10、《福州马尾区志》第六章石雕石刻

二、放生可以求到姻缘吗

福州哪里适合放生刺猬,福州市政协副主席罗蜀榕一行赴万福寺考察黄檗文化

1、位于亭江镇东岐村外岭下原岭路旁,石刻通高15米,宽50米,阴刻宝塔1座,高13米,宽84米。塔身内镌刻1尊观音坐像。造像两旁刻书5行38字。全文为:“僧义璋妙宝募缘建,会坪田亩,结基铺路,计二百二十丈。庆元丁巳(1197年)鸠工,开禧丁卯(1207年)告毕,爰纪于石。”为东岐村庄和岭路历史留下实证。1986年与东岐山摩崖石刻一起列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2、原立于琅岐镇龙台村口约200米处,宋代礼部尚书林存墓的墓道,现立于琅岐镇龙台村口榕树下。文武石像各两尊,文臣像双手执笏,神态和蔼文雅,石雕高78米,宽1米,厚45米,花岗石质;武将像双手按剑,肃穆威武,石雕高77米,宽9米,厚45米,花岗石质。至今保存完好。

3、位于马尾镇下村石佛道,元至顺四年(1333年)春建造。石亭为花岗石质,悬山式,高58米,宽23米,深8米。佛龛长94米,高69米。内祀泗洲石佛,石佛高32米,宽21米。石亭上横楹刻莲花图案,下横楹自右至左镌楷体文字,直下每行二字,计11行:“信女陈氏六娘舍钞铺路□五□石造此□元八九□□。”左右柱刻:“至顺四年”、“癸酉春造”各4字。1990年列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4、清同治五年(1866年)创办船政时,由福州后街“蒋源成”石铺打造,置于船政衙门前。当时造价为146两白银。石料选用惠安青石。雄狮高26米,长45米,宽75米;雌狮高10米,长35米,宽75米。光绪年间雌雄双狮曾左右倒置,以喻慈禧太后掌权。解放后石狮一度废弃埋设于闽江岸边,1986年挖掘出土,安放于马尾造船厂东大门。

5、唐代水文石刻位于快安村磨溪纱帽潭下,自右至左横排楷书“元和二年天大旱”。1980年因开山炸石,碎石填平纱帽潭,题刻被掩盖。

6、长长坝题刻位于快安村磨溪口长长坝上。自右至左横排楷书“宋大观己丑年”。这是马尾最早的农田水利建设记载。现已被破坏。

7、“南宫拜石”题刻位于马尾镇快安村磨溪东边入口处,为纵式楷书题刻,字高57米,宽42米,前后款纵式楷书:“□□丁丑孟春,镇海吴子基题。”此为浙江省镇海人吴子基于民国丁丑(1938年)孟春所题。

8、溪石题刻“横三八武”,位于磨溪石船附近溪中岩石上,面朝天。刻文指此处溪面宽度。

9、洞主岩石刻群位于溪涧西岸摩崖上。“龙溪古迹”南向,纵2行楷书。正文字径21米,旁款“时清道光戊子仲秋书。”字径05米。“无为而成”东向,横式行书,字高43米,宽38米。“隐壁贞彰微显盛”南向,纵2行楷书,字径19米。“懿珠映彩”东北向,纵2行楷书,正文字径23米,旁款“卫蒸民”字径06米。“信士陈日意、长生仝敬。”东向,纵1行楷书,字径15米。“俨若思”南向,纵1行楷书,字径2米。

10、位于亭江镇闽安村城隍顶临江一块高5米多,宽约20米的岩石上。1986年龙门摩崖石刻作为闽安巡检司附属文物列为福州市郊区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单独列为郊区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


参考资料